top of page
1月2日讀畢需時 7 分鐘
從音樂陪伴到社會實踐:創造樂齡節奏的擊思廣藝計畫
2025年|➀月 他在一次次藝術輔療互動場景中看見,音樂或許無法改變世界,卻能溫柔地撫慰每一個願意傾聽的心,也鼓舞一雙雙願意舉起敲打的手…… 這是「擊思廣藝」計畫到旗山國小巡演的現場:寶可夢、《名偵探柯南》主題曲……,在旗山國小的禮堂, 高雄室內重奏團...
0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2024年4月1日讀畢需時 7 分鐘
追溯城市的血脈——看見╱感知「我們從河而來」的流域身世
2024年|➃月 堆疊架構─水與台南 2024年,以「臺南400」為題,從中央到臺南市政府各局處單位皆規劃相關活動,以呈現臺南城市歷史脈絡、當代涵養與未來願景。文化局則提供了「眾水.共生」的角度,藉水牽引對地域的認識與想像,詮釋人民與土地共築的城市文化堆疊與變遷。在此基礎之...
2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2024年2月1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香味.神話.夢境交織:肯園×古斯塔.薩克希「新走神」
2024年|②月 這是混合著氣味、儀式、自然、如夢氛圍的走神結界,與大地共構創造出的感知包圍著觀眾…… 體驗作品的旅程,是從展覽場域所在的時空向前後延展的。自高雄出發、於新北市轉乘交通工具到三峽,與計程車司機迷惘著路標位址,最後在細雨綿綿的山路踩著緩坡而上抵達展場。身體消耗...
1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2023年6月6日讀畢需時 7 分鐘
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:宋清田個展「自在即自然」非視性導覽
2023年|➅月 「看見」作品是重要的嗎?「看見」是否是理解繪畫藝術作品的唯一途徑? 許家峰指引參與者把身體當作畫布,做出與畫面一樣的動作,藉此誘發自身與畫作的連結。(攝影/洪榆橙) 序言 一個看不見的人——如何將繪畫作品——導覽給——另一群看不見的人?以一句話描述這場導覽...
0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2023年1月1日讀畢需時 11 分鐘
匯聚於曾文溪流域的藝術與行動者——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「水」計畫倡議實踐
2023年|➀月 2022年10月14日深夜一點半,「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」開幕前一日晚上。在亮著暖黃色燈光的拔林工作站,我跟瀞瑩、龔老師、岑岑四個人, 【註1】 坐在宗祠前庭屋簷下吹著晚風,言不及義地回顧著關於藝術季裡某些近期發生的小事。明明明天要早起參加典...
0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2022年10月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一場人、非人與溪流的共振 ——記「壩之存在——流域萬物迴響」
2022年|➉月 我們站在攝影師陳伯義所拍攝的福山壩前,奔流的溪水從切穿的壩體奔流而出,望著水道的曲線,我聯想到遊樂園裡隨水流俯衝而下的設施,隨即覺得這個聯想相似又荒謬。 「物的議會」(Parliament of things)是法國哲學/社會學家布魯諾・拉圖(Bruno...
0 次查看
0 則留言
2022年1月21日讀畢需時 9 分鐘
回去我們鳳山的家:因為陪伴,慢慢擴展驚喜的跨蝦米藝術節
2022年|➀月 把藝術節辦在自己居住的所在,逐漸地,這個地方不再只是一個客觀空間,變成了與自己存在相連的地方…… ☀ ☁ 採訪那一天,談話進行到一半下起了滂沱大雨,雨點打在舊穀倉改造的屋頂上,響起叮咚叮咚的迴聲。我們從「跨蝦米」漸漸地聊到在地方做藝術節的迷惘與困境。本文除...
0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2019年8月30日讀畢需時 6 分鐘
通往內心那座浮島:崔綵珊「延.鹽」展演計畫
2019年| ➇ 月 「延.鹽」是崔綵珊把她這幾年蹲在高雄鹽埕巷弄裡陪長輩聊天、心中一直想要做的事,和嘉義新岑連在一起的計畫。一個是餘留古早服裝訂製產業的城中老區,一個是被魚塭濕地所環繞、浮島似的庄腳所在,藝術家如同候鳥般在此其間往復,讓社區大小終究相信他們是「玩真的」。...
6 次查看
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